作者: 張品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15 09:16
城市的“地下脈絡”關乎民生福祉。近年來,菏澤城區受極端天氣增多、排水設施老化等影響,漓江路、人民路立交、老城區交叉口等重點區域頻遭積水內澇困擾,嚴重影響市民出行與城市安全。
為系統性破解這一民生痛點,市水務局統籌推進8項排澇工程,用足繡花功夫,精準施策解決“晴天反味、雨天積水”的痛點,全力打通城市排水“經脈”。
“這里就像天然的聚水盆。”日前,在人民路大屯立交施工現場,項目負責人吳石磊說,由于周邊地勢較高且西側缺失雨水收集口,該處長期面臨“降雨即澇”的窘境。
為改善大屯立交橋下的積水問題,我市在人民路西側(武寺路-新石鐵路)段以及東側天潤府西門段,按25米-30米間距合理增設雨水收集口,并對人民路東西兩側蓋板溝及管道進行全面清淤疏通,修復破損管段;在現有DN800跨路管道北側約24米處,新建DN1500管道穿越人民路;在人民路西側新建DN1200管道,替換入涵洞段(原DN800~1300×1200)蓋板溝。同時,在人民路(武寺路-大屯路)段西側新建DN800雨水管道。
“項目建成后,可實現人民路(天潤府西門)東側雨水西引,保障人民路大屯立交汛期雨水經人民路泵站強排,有效減輕內澇風險,保障周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。”吳石磊告訴記者。
同時,漓江路(廣州路-上海路)段的改造現場同樣熱火朝天。工人對全線雨水管道進行“深度清腸”,并在關鍵積水段增設15組“雨水收集漏斗”。通過將濟南路路口南側雨水管巧妙接入過路涵,形成全新的排水路徑。“這就像給城市安裝了新的‘導流槽’。”吳石磊形象地比喻道。
漓江路項目建成后,可有效收集漓江路路面積水并引至雨水管網,保障汛期雨水通過管網系統順暢排入河道,減輕內澇風險,進而改善人居環境與城市形象。
今年,為確保順利度汛,市水務局統籌推進8項排澇工程,針對漓江路、人民路立交、老城區交叉口等重點積水區域展開系統性治理。這些工程涵蓋管網疏通、河道整治、閘門升級等關鍵環節,猶如為城市排水系統實施“微創手術”,全力疏通城市“毛細血管”。
記者 張品